曾大力提拔过张作霖的增韫是谁?他是怎样一个人?最终结局如何?

曾大力提拔过张作霖的增韫是谁?他是怎样一个人?最终结局如何?

张作霖能够成功转型成为东北的雄霸军阀,其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——增韫。增韫无疑是张作霖的伯乐,早年他收编了仍是马贼的张作霖,这一决定为张作霖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,也为他日后的崛起提供了关键的机会。增韫不仅将张作霖的武装队伍正规化,更为他提供了晋升和展现才能的舞台,帮助他逐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。因此,增韫的支持和帮助,是张作霖能在东北逐步崭露头角的根本原因。

增韫,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极具个人魅力的人物。为了更好地了解他,我们需要从他的经历说起。增韫,出身蒙古镶黄旗,早年曾任新民府的知府。正是凭借这一职位,他第一次接触并提携了张作霖。增韫的职务不断晋升,1905年,因为成功镇压土匪,他被破格提升为奉天府尹,品级也从四品提升至二品。然而,好景不长,奉天府尹的职位很快被撤销,增韫转而担任了直隶按察使,这个职位让他有了更多机会为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效力。增韫为人安分守己,勤勉且清廉,这些品质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,不久后他便被升任直隶布政使。到1908年,增韫又被提升,成为了浙江的巡抚,这也使他成为清朝最后一位浙江巡抚。

增韫的善良和仁慈,也是他一生的标志性特征之一。他曾经用心保护辛亥革命的先烈秋瑾女士的遗体,这个举动至今仍让人动容。秋瑾因起义反清而被杀,她的遗体被埋葬在杭州西湖的西泠桥畔,这一地点后来成为增韫管辖的区域。当清廷的御史在巡游西湖时意外发现了秋瑾的墓地,并报告给了朝廷。清廷认为秋瑾属于乱党,不应该在此安葬,并命令增韫将墓地铲平。增韫面临两难选择,一方面是要遵从清廷的命令,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秋瑾遗体的尊重,他内心非常不忍。经过深思熟虑,增韫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办法。他通过与秋瑾的家人取得联系,安排他们秘密迁葬秋瑾的灵柩,并在墓地迁移后按照清廷要求铲平墓地。最终,增韫完成了这一看似违背良心的任务,却没有伤害到秋瑾的遗体。虽然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,但当时革命党误解了他,认为他是一个不择手段的清廷走狗,增韫也因此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困惑中。

展开全文

增韫虽然在很多时候显得非常为难和犹豫,但他的人品和为人却是无可厚非的。事实上,增韫在面对历史的关键时刻时,常常显得过于谨慎和迟疑。比如,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,增韫的朋友,浙江谘议局副议长沈钧儒曾劝说增韫反清立场,加入革命行列,但增韫犹豫不决,选择了再三考虑。而就在他迟疑的几天内,清朝就宣布灭亡。如果他当时果断采取立场,或许他能成为民国的第一任浙江都督,而不是后来的汤寿潜。这也足以证明,在历史的洪流中,一些犹豫和错过的机会,可能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。

尽管增韫在很多关键时刻未能做出果断决策,但他在很多人的心中依然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好人。由于他广交朋友,拥有很高的人际关系网络,因此在许多关键时刻,他得到了朋友的帮助。在武昌起义爆发后,蒋介石带领敢死队攻打杭州,增韫的巡抚衙门被攻破,他被迫逃入衙门的马棚里躲藏。尽管最终被革命军俘虏,但增韫的朋友汤寿潜挺身而出,力保了他的性命。汤寿潜当时刚刚成为浙江的都督,他的干预让增韫免于被处决。最终,增韫被释放,虽然他的家产被没收,但汤寿潜仍然为他提供了500块大洋的路费,并安排了人护送他到上海。虽然增韫的仕途一度受阻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。

在民国建立后,增韫并未继续积极投身政治,尽管他曾在袁世凯称帝后短暂担任过参政院的参政,但他并未再担任过有影响力的职务。袁世凯垮台后,增韫回到东北,在哈尔滨安度晚年。那时,张作霖已经成为东北的实际掌权者,增韫依然受到张作霖的敬重,并且张曾邀请他在东北担任高级职务。然而,增韫早已看透官场,决定过上平静的生活,不再为官。最终,他在哈尔滨安享晚年,过上了相对平静而充实的生活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